8月13日,在四川漢源縣清溪鎮(zhèn)同心村五組,群山環(huán)抱之中,一株其貌不揚的花椒樹靜立于此,紅得發(fā)紫的果實掩映在斑駁的枝頭。
它看似普通,樹齡卻已跨越兩個世紀——150余年。雅安境內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有16000余株,其中不乏樹齡2700歲的紅豆“樹王”和1700歲的“楨楠王”。一株150歲的花椒樹,能有多稀奇?
花椒樹,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其自然壽命通常只有30至50年。若以2024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9歲作比,這株古花椒樹已相當于一位年逾300歲的老人,堪稱花椒界“活化石”。
如今,它并未遲暮,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,每年可產出20余斤麻香濃郁、品質卓越的鮮椒。
01 尋樹
為了見證這株古樹,記者抵達漢源后,便直奔清溪鎮(zhèn)。在當?shù)毓ぷ魅藛T的聯(lián)絡下,一位有經驗的“老師傅”答應帶我們上山。
清溪鎮(zhèn)
立秋剛過,清溪鎮(zhèn)迎來一年中氣味最濃郁的季節(jié)——花椒采收季,空氣里彌漫著椒香。
車輛沿蜿蜒山路行至硬化路的盡頭,正準備上山時我們被告知:前幾天下雨,路被沖毀了,車子上不去。
得知我們來意是探訪古樹,熱心的村民拍了拍摩托車后座,主動提出要載我們一程。
接下來的路,成了一段的“顛簸之旅”。摩托車在碎石山路上奮力前行,后輪不時地卷起石子,噼里啪啦地砸向四方,濺起一片煙塵。
就在全身骨骼要被顛散架的當口,摩托車在一個岔路口停下。在一片揚塵中,我們看到了早已守候在此的李光春——古樹所有人李光全的鄰居。因李光全的身體原因,這位皮膚黝黑的村民擔任了我們通往古樹的向導。
“車只能到這兒了?!崩罟獯褐噶酥该媲岸盖偷纳狡?,“大概需要20分鐘?!?/p>
一邊走,李光春一邊向我們講述這株花椒樹的過往:“他(李光全)家從祖上就在管理這棵花椒樹,這塊地他爺爺種過,他爸爸種過,后來土地到戶,村上就把這片花椒園分給了李光全?!?/p>
150年古花椒樹
我們緊隨李光春,手腳并用地向上攀爬。山風裹挾著椒香,一路碎石陡坡,手表指針默默轉動近30分鐘,記者終于見到這株“活化石”——它靜靜地佇立在那里,高不過五米;老樹的枝干雖不如其他古樹粗壯,甚至顯得有些“嬌小”,但它的樹皮卻已斑駁皸裂。一個半世紀的風霜雨雪,都鐫刻在這滄桑的紋理中。
古花椒樹如今已被掛牌保護
從晚清到今日,它默默地佇立在這高山之上,無聲的見證著。
這段艱辛的尋椒路,漢源縣檢察院副檢察長馬乾林和同事,走了不下20趟。
02 守護
2022年,漢源縣檢察院在重慶觀摩學習時了解到古樹名木保護公益訴訟工作,馬乾林和同事深受啟發(fā)。漢源花椒種植歷史上千年,縣內花椒樹成片,漢源縣檢察院計劃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。
但挑戰(zhàn)隨之而來,古花椒樹在哪里?沒有人知道答案。
沒人知道,那就尋找!
馬乾林帶領團隊耗時數(shù)月,走訪清溪、皇木、宜東等多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經過比對研究后,線索最終指向清溪鎮(zhèn)同心村五組。通過走訪村中長者、村干部、老干部,以及咨詢縣花椒產業(yè)發(fā)展局、縣委宣傳部等,最終在該村巖槽頭(小地名)發(fā)現(xiàn)了兩株瀕危的百年古花椒樹。
據(jù)李光全回憶,樹齡較長的花椒樹有三株,最老的一棵早已被砍?,F(xiàn)存的兩株中,一株的枝干被砍,所剩無幾;另一株則遭蟲蛀,空了半邊。
保護刻不容緩。
2022年,檢察院工作人員首次到李光全(中)家承包地內開展古樹保護調查工作
2022年9月15日,馬乾林帶隊冒雨探訪,在李光全的承包地內首次確認了古花椒樹的存在。經現(xiàn)場勘察,兩棵古老的樹木呈現(xiàn)明顯歷史痕跡。他立即將情況上報市檢察院,并附照片佐證。
同年9月23日,市、縣兩級檢察院聯(lián)合市農業(yè)農村局、縣林業(yè)局、縣花椒產業(yè)發(fā)展中心等部門實地考證,并對兩株古老的花椒樹進行初步數(shù)據(jù)測量。隨后,漢源縣人民檢察院向當?shù)叵嚓P行政機關發(fā)出了檢察建議,督促各部門聯(lián)合履職,加強花椒古樹的保護和管理。
同年10月9日,四川農業(yè)大學龔偉教授團隊結合樹木長勢與李光全家族口述史(其爺爺出生前20年樹已存在),科學判定樹齡約150年。這一結論在后來的市縣聯(lián)席會議上得到認證。
李光全告訴記者:“我爺爺?shù)母赣H講過,這兩棵樹在我爺爺出生前二十年就有了。爺爺74歲去世時,我才七八歲;我現(xiàn)在68歲,這樣算下來,樹齡肯定超過150年。”
在海拔2300多米的巖槽頭,兩株歷經150年風雨的古花椒樹重煥生機。
古花椒樹保護前后對比(資料圖)
為守護這些珍貴的“綠色活化石”,保護團隊兩年間跋山涉水20余次,為古樹實施壘土固根、科學除蟲、精準修枝等多項系統(tǒng)性保護工作。首次冬季修枝時,因枝條結冰被迫中斷,有隊員還因此染上風寒,但守護的決心從未動搖。他們巧妙壘筑透水石階,既穩(wěn)固根基,又保障根系透氣需求。
150年古樹結出的花椒
此后,李光全接受委托,負責日常巡護。這位68歲的守護者見證了成效:保護措施實施后第一年,古樹產出的花椒以每斤500元的高價售出。
2023年8月,古花椒樹果實進入成熟期,漢源縣林業(yè)局啟動一項關乎歷史延續(xù)的工作——技術人員輕輕采摘下飽滿的花椒和健康的枝條,分兩條路徑開啟“生命備份”計劃:種子用來培育遺傳性狀完整的新苗,延續(xù)古老的椒香血脈和種質資源;枝條通過嫁接試驗與良種花椒雜交,利用現(xiàn)代園藝技術激發(fā)變異潛能。
種子破土而出,枝條向上舒展,它們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最原始的味覺記憶與文化基因。
03 回響
這兩株逾150歲的古花椒樹,是漢源迄今最古老的花椒樹。在它們周圍,還生長著至少30株樹齡超過50年的老花椒樹。
它們的長壽,與這片特殊的土地息息相關——不遠處便是貢椒園遺址。
位于巖槽頭的貢椒園遺址(資料圖)
在海拔2300米的巖槽頭,貢椒園獨特的“二面絕壁二面墻”地形構成天然培養(yǎng)皿:
750米長的坡地呈50度傾斜,確保每棵花椒樹能得到充足的光照;
20—30米高的天然裸巖絕壁形成立體風障對冬季冷風進行阻擋,縮小晝夜溫差,形成天然溫室;
頁巖風化形成的砂質壤士,完美解決花椒“怕積水又需保濕”的矛盾需求。
這種“日照足、溫差小、排水暢、避風寒”的四重優(yōu)勢,使園內花椒生長周期較平原地區(qū)延長20天,更利于風味物質積累。
據(jù)史料記載,貢椒園自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五朝以來,經數(shù)十代椒農生生不息的精心管理,連續(xù)1000余年向歷代皇宮進貢花椒,創(chuàng)下中國歷史上進貢時間最長的紀錄。同時,這片風土也為“漢源花椒”提純創(chuàng)優(yōu)最終成為“世界花椒之珍品”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公元1903年,花椒進貢制度廢止,貢椒園成為當?shù)睾篱T私產,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土地改革時期,才被分配給當?shù)卮迕瘛5珶o論時代如何變遷,這片土地始終滿種花椒,千年不絕地傳承著漢源“貢椒”的品牌與風味。
如今,那抹穿越時空的麻香,依舊隨著清溪山間的風,飄向更遠的遠方。
來源:雅安融媒
【未經授權,嚴禁轉載!聯(lián)系電話028-86968276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