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(xiàn)在,不少年輕人日常以面包作為早餐甚至主食,并且熱衷于探索各種不同口味的新品面包,戲稱自己為“面包腦袋”。也有很多人認為,相比面包,傳統(tǒng)的蒸制的饅頭才是更健康。那么,從健康和營養(yǎng)的角度來說,長期吃面包和長期吃饅頭,到底哪個更好呢?
1
要分勝負,先搞清差異
首先,面包和饅頭都是主食,它們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碳水化合物作為身體的供能來源。在基本功能這一點上,它們二者沒有多大差異。
它們的差異主要在于——
第一,面包是烤出來的,饅頭是蒸出來的。
第二,面包制作過程中,除了和饅頭一樣要用到面粉(通常是高筋粉)、酵母、少量鹽之外,通常還要用到牛奶或淡奶油、雞蛋、黃油或植物油、較多的糖等。如果面包是帶餡兒的,還需要用到相應(yīng)的餡料,如肉松、水果/果干、豆沙等。
做法和基礎(chǔ)原料的不同,決定了二者的風(fēng)味不同。
烤面包的過程會發(fā)生明顯的美拉德反應(yīng)。這種反應(yīng),是指在糖和蛋白質(zhì)同時存在的情況下,經(jīng)高溫加工會使食物具有香味并發(fā)生棕褐色的顏色改變,能很好地提升食物的色香味。
而饅頭在酵母的作用下不斷發(fā)酵變大、內(nèi)部組織變得蓬松,蒸好后松軟白嫩。雖然制作過程沒有額外加糖,但細細咀嚼后,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,就能嘗到絲絲甜味。再加上面粉本身的小麥香,軟彈的口感,也很迷人。
另外,添加的食材和餡料的不同,決定了面包和饅頭總能量的不同。添加了糖、黃油/植物油和牛奶或奶油等的面包,熱量通常要高于饅頭。
2
面包比饅頭更美味、餡料更豐富?
熱愛面包的朋友可能會為面包鳴不平:即便是熱量高一點,但面包花樣豐富、餡料可以無限發(fā)揮,營養(yǎng)看起來更多樣化??!
的確,市面上的面包花樣繁多,就算不帶餡料,也有可能加入雜糧等食材,吃面包似乎確實比吃饅頭能獲得更多樣化的營養(yǎng)。
不過也別著急下結(jié)論。當下,饅頭也在不斷進化。
一方面,綠豆面、黑米面、小米面、玉米面做成的各種雜糧饅頭物美價廉,能補充白面饅頭所缺失的膳食纖維、礦物質(zhì)和B族維生素。另外,要說加餡料,饅頭也完全可以。比如在春天,槐花上市,就能吃到槐花饅頭。
再不然,菜窩窩頭、各種餡料的包子,不就是饅頭+餡料的表現(xiàn)形式嗎?
看來,在食材多樣性方面,面包和饅頭完全可以打個平手。兩者都是面食,以面粉為基底,只要搭配得宜,加入各種食材都沒問題。
我們在超市里選購花式面包或花式饅頭的時候,可以參考包裝袋上的營養(yǎng)成分表,看看產(chǎn)品營養(yǎng)成分的具體含量。例如,不論面包還是饅頭,如果它的熱量和脂肪含量比較多,那就搭配一些少油清淡的蔬菜,以免脂肪攝入超標;如果蛋白質(zhì)含量少,就可以搭配水煮蛋或牛奶一起吃。
3
升血糖,饅頭和面包誰更快?
要從對血糖的影響方面探討?zhàn)z頭和面包孰優(yōu)孰劣,就不能忽略不同軟硬度、不同制作方式的面包、饅頭對血糖的影響差異度。
比如,貝果、法棍之類油脂含量低、口感堅硬、耐咀嚼的面包,對血糖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。饅頭則可以選擇口感相對粗糙的雜糧饅頭、窩頭等來降低對血糖的影響。
我們選取食物成分、軟硬度等因素近似的面包和饅頭進行血糖生成指數(shù)的比較。
松軟的白面包和白饅頭無論成分還是軟硬度都差不多,因此血糖生成指數(shù)也都比較高,前者血糖生成指數(shù)為88,后者為88.1,幾乎沒有差異。
而口感堅硬、耐咀嚼的貝果和法棍,血糖生成指數(shù)分別為70、57~72左右,相對來說是比白面包和白饅頭低的,這和貝果、法棍屬于硬質(zhì)面包,耐咀嚼度高有關(guān)。饅頭中類似口感的可能要數(shù)雜糧饅頭、蕎麥面饅頭等,二者的血糖生成指數(shù)分別為46、67。整體情況是,普通饅頭的血糖生成指數(shù)和普通面包類似,部分饅頭的血糖生成指數(shù)比類似口感的面包稍低。
這一局,面包和饅頭難分伯仲。其實,無論是面包還是饅頭,影響血糖生成指數(shù)的關(guān)鍵不在于名字叫什么,而在于食材成分、耐咀嚼度等。如果食材中有粗雜糧,或者口感較硬、耐咀嚼,則血糖生成指數(shù)較低,反之則較高。
4
想控糖,可以這樣選
在選擇面包、饅頭時,想要對血糖控制有幫助,建議大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:
1. 選硬一點
無論是面包還是饅頭,口感質(zhì)地硬一點的,總歸比口感軟糯、入口即化的更不容易消化,血糖生成指數(shù)也就不那么容易升高。
比如法棍、貝果、恰巴塔、堿水面包,都是硬質(zhì)面包,但要注意盡量選擇不額外添加有糖餡料(如豆沙、甜奶酪等)的上述面包。
再比如饅頭中的各種雜糧饅頭,或者沒發(fā)酵充分的死面饅頭,都屬于口感較硬、較難咀嚼的種類。
2. 選“雜”一點
選擇以全麥、燕麥、黑米、藜麥、南瓜等為部分原料加工的粗雜糧面包或饅頭,不僅營養(yǎng)更豐富,而且由于粗雜糧中富含膳食纖維,也能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動,對控制血糖水平有幫助。
3. 選“短”一點
挑選時注意看配料表和營養(yǎng)成分表,盡量選擇沒有夾心,原料簡單、配料表較短的面包或饅頭,以免攝入太多添加糖、油脂或其他食品添加劑。
來源:人民日報、科普中國
減脂期的朋友請點贊
“我全都要”的朋友快轉(zhuǎn)發(fā)
【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,嚴禁轉(zhuǎn)載!聯(lián)系電話028-86968276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