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,社交平臺上各種“小神器”層出不窮,質量卻參差不齊。有些看似好用卻暗藏風險,今天就來為大家盤點5種“網紅神器‘刺客’”,生活中千萬要注意!
淋油勺/熱油勺
這種“淋油勺”和湯勺差不多大,但更深一點,主要是用來熗油,往勺里倒一些油,也可以同時放花椒、辣椒、蔥姜蒜等,放在煤氣灶上小火加熱,等油燒到合適的溫度后,直接澆到菜上,看起來簡單快捷。
然而,這種看起來很方便的東西其實隱患頗多。一是煤氣灶的火焰很容易引燃勺中的油;二是倒油的時候勺壁沾油或加熱時花椒等食材飛濺,容易引發(fā)爆燃;三是做飯時干擾多,稍不注意就可能忙中出錯把油勺碰倒了,燙傷自己甚至引發(fā)火災。
除此之外,市面上的淋油勺材質多樣,有玻璃的有不銹鋼的。淋油勺的使用方式本身就有安全隱患,如果質量再不過關,風險會更高。例如,玻璃材質摻雜雜質或有質量問題,溫差變化易自爆;劣質不銹鋼在高溫可能釋放有害重金屬元素。
遛娃繩
很多寶媽寶爸受到社交平臺的種草,出門時為防止孩子跑丟,會掛一條“遛娃繩”,一邊掛在家長手上,一邊掛在孩子手上,或者直接以背帶的形式被孩子背在身上,這樣孩子無論怎么跑都無法脫離家長的掌控。但是在一些特殊環(huán)境下,這種遛娃繩很容易產生危險。
比如過馬路的時候,一旦有機動車或非機動車沒看清繩子從二人之間經過,因為孩子體重輕,很容易產生拖拽甚至撞擊。再比如上地鐵的時候,如果拴著遛娃繩的大人和孩子沒有同時進入車廂,車門在二人之間關閉,后果不堪設想。所以,全國很多地方的地鐵安全須知里明確規(guī)定,禁止在地鐵里使用遛娃繩。
高層擦玻璃器
高層住宅擦玻璃一直是個難題,所以近些年,各種高層擦玻璃神器層出不窮,有電動吸盤式的,手動吸盤式的,以及 C 型、L型或者 U 型桿的。如此之多的品類,理論上大家按照自己的習慣選擇即可,但事實上用不對了,各有各的風險。
針對吸盤式的擦玻璃器,在購買之前需要先行了解自家窗戶的厚度和構造,再視情況挑選磁力大小的產品(也有那種能在使用中調整磁力的類型)。如果遇上加厚中空的雙層玻璃,擦玻璃器磁吸力度不夠,很有可能導致外層部件下墜。有安全繩的情況下還好,最多打到自家或樓下玻璃;如果安全繩忘系或脫扣,就容易變成高空墜物。
而如果玻璃相對較薄,檔位選擇太大則容易導致玻璃炸裂。此外,此類設備大多咬合力驚人,如果操作不當夾到手指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風險。
另外,C 型桿或 L 型桿的安全風險主要在于,人在使用時容易不自覺地探出窗外……剩下的就不需要說了。
掛脖電扇
天氣越來越熱,降溫解暑即將成為大家的“救命之需”,很多人非常喜歡在脖子上掛一個“掛脖電扇”,覺得上下班或是出去玩的路上吹風很方便,還能解放雙手。但其實“掛脖電扇”的安全風險還不少!
目前市面上的掛脖小風扇大多采用塑料材質,部分產品網狀扇罩縫隙較大,扇葉高速旋轉時容易劃傷手指。此外,一些掛脖風扇設計不合理,頭發(fā)容易卷入扇葉,導致頭皮損傷。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,使用了質量差的鋰電池,有可能會造成爆炸或者起火。
除此之外,因為掛脖式電扇產生的風近距離吹臉,有少數人長時間使用掛脖風扇可能導致面部神經血液循環(huán)障礙,引發(fā)面部神經水腫和傳導阻滯,進而出現面癱。
帶液插電暖水袋
既然說了納涼,就再說說取暖。電熱水袋也是社會新聞上的???,經常有其充電中引發(fā)火災,或者使用時燙傷使用者的案例被報道。
日常生活中的電熱水袋一般有3種——電極式、電熱絲式、電熱管式,其中電極式熱水袋使用時風險更高。因為這種電熱水袋是直接通過浸泡在水中的電極加熱溶液,因此,如果產品沒有控溫裝置或控溫裝置損壞,在溶液長時間處在帶電工作狀態(tài)時,就容易發(fā)生爆炸,引發(fā)火災或燙傷事故。
雖然目前電極式電熱水袋已不被允許生產,但一些居民家中依舊有留存。如果不放心的話,可以回家捏一捏自家的老電熱水袋,看看里面有沒有兩個硬邦邦的圓柱,如果有的話就趕緊扔掉吧。
此外,另外幾種類型的熱水袋在使用年限過長、材質及電路老化等情況下,也容易出現安全風險。所以建議購買電熱水袋時,一定要購買有國家 3C 認證和合格證的產品,電熱水袋充電時間不宜過長,時刻檢查零部件老化情況以及是否漏水漏電,同時在使用時要避免擠壓。
來源:科普中國
本期編輯:孫震???
【未經授權,嚴禁轉載!聯系電話028-86968276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