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,以后吃壽司會不會比刺身更貴?
這也許不是一句玩笑話。據新華社報道,日本米價已經連續(xù)上漲了15周,不斷創(chuàng)出歷史新高。比起去年同期,價格翻倍還有多。
在日本,10斤一袋的大米眼下賣到了218元人民幣(4217日元,每袋均價),貴到離譜,還在上漲!
日本米價上漲有什么影響?是什么原因?今天《夜觀天下》就來聊一聊。
米價連續(xù)15周上漲
日本農林水產省對全國1000多家店鋪米價進行調查,發(fā)現(xiàn)一袋5公斤裝大米均價為4217日元,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。在大阪府和沖繩縣一些超市,售價甚至突破6000日元。
回想去年夏天,受極端高溫影響,日本出現(xiàn)米荒,米價暴漲。當時5公斤大米在千葉縣賣到2850日元。
但今年還更離譜,米價連續(xù)15周創(chuàng)出新高。有媒體追蹤調查了一家超市,5公斤裝大米今年1月下旬售價約3700日元,3月下旬已漲到近5000日元。即便這樣,貨架上的大米還被搶購一空。
這是2月14日在日本東京的一家米店拍攝的大米。新華社/法新
部分學校減少米飯供應
大米漲價了,要么買不到,要么吃不起。不少日本民眾不得不選擇其他主食代替大米。有的便利店,開始用意大利面代替盒飯里的米飯。
在很多餐館,以前可以免費添飯,現(xiàn)在是每人限供一碗米飯。大阪的部分地方,從下學期開始,把公立學校米飯供應的次數(shù)從每周3次減少到2次。這樣一來,學生吃面包的天數(shù)比吃米飯還多。
米價還帶動了其他物價上漲。大米類商品價格環(huán)比上漲70.9%,與大米相關的飯團、壽司價格都漲了。今年2月,日本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(shù)同比上升3.0%。
米價為何居高不下?
日本的米價從去年就開始漲了。有媒體認為,2024年的高溫導致日本大米減產,是米價上漲的一個原因。
日本的稻田 圖據央視新聞
第二個原因是政府應對不力。按理說,米不夠,政府就該投放儲備糧救急。但日本政府直到今年2月14日,才決定將21萬噸儲備糧投入市場。而且實際操作中進度緩慢,截至3月底,首批投放的大約14.2萬噸儲備米,進入零售端的只有461噸,占千分之三,可以說是杯水車薪。
國內沒辦法,日本去求助韓國。4月8日,韓國農協(xié)向日本出口了兩噸大米,這是35年來韓國首次向日本出口大米。這批大米已經迅速賣光,據說還要再追加20噸。韓國大米的零售價是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,近期不少日本游客去韓國旅游時,順便帶大米回國。
深層原因是農業(yè)政策僵化
日本米荒是因為確實不夠吃嗎?事實上,和日本的農業(yè)政策有關。
日本的食品自給率不高,只有38%,但是大米達到了自給率100%!而且,2024年日本大米產量比2023年增加了18萬噸。按理說應該形勢一片大好。
為啥會米荒呢?因為農協(xié)等大型集貨商收購減少了23萬噸。其余的米流向了囤積居奇的投機者。
農協(xié)也不是省油的燈,常常樂見米價上漲。二戰(zhàn)后,日本人的飲食結構發(fā)生變化,吃面包增多,大米需求下降,一度導致米價下跌。為了維持米價,在農協(xié)等組織的推動下,日本出臺了“減反政策”,也就是通過限制水稻耕種的面積,維持大米價格,保護農民收入。
2024年7月26日,在日本東京一家連鎖超市,一名男子經過擺放大米的貨架(手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鐘雅攝
要想進口大米更難。在農協(xié)推動下,日本常年對進口大米征收778%的超高關稅,并且有嚴格限制。
農協(xié)還很有錢。擁有存款量超過100萬億日元,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。2021至2023年,農協(xié)下屬團體向自民黨議員提供了1.4億日元的政治獻金。日本政府之所以遲遲不投放儲備糧,也是擔心會影響米價,引來農協(xié)不滿。
分析人士認為,日本每年的大米消耗量700萬噸,如果徹底根除“減反政策”,一年能生產約1000萬噸大米,富余300萬噸還能用于出口。
這樣看來,日本米價暴漲,天災的因素很小,主要是人為原因。大家都知道糧食對國家的重要性,如果連吃飯都成了問題,普通老百姓還怎么活?
川觀新聞記者 王詩俠 綜合新華社、央視新聞、光明網等
主播:廖文卓
文案:王詩俠
制作:郭雨荷
攝像:朱文博
美術:沈曉穎
校對:徐海鵬
審核:鐘莉 劉若辰
川觀新聞出品
【未經授權,嚴禁轉載!聯(lián)系電話028-86968276】
這邊建議日本人不要再吃壽司了,節(jié)約米哈
韓國從中國買,日本從韓國買,有意思
日本的米價高得離譜,是政府應對不力和資本家不顧一切的逐利造成的。
日本米價暴漲,天災的因素很小,主要是人為原因。
米價暴漲
民以食為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