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南部,于都河畔,水波蕩漾,歲月悠悠。
1934年10月,中央紅軍從這里集結(jié)出發(fā),踏上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。8.6萬余中央紅軍主力,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,靜悄悄地完成了一場規(guī)模宏大、彪炳史冊的戰(zhàn)略大轉(zhuǎn)移。從此,中國革命揭開了嶄新的一頁。
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。這條長征路,浸染著烈士們的鮮血,寫滿了可歌可泣的故事。任時光荏苒,經(jīng)久不衰、蕩氣回腸。
今年,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(fā)90周年。江西新聞客戶端推出《90年的回響》專欄,刊發(fā)記者深入于都采訪的長征故事,在重溫歷史中,追憶那段崢嶸歲月,感悟長征精神,探尋老區(qū)人民堅守初心,薪火相傳,在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(fù)興的新長征中,譜寫新時代榮光的生動實踐。
偉大長征精神,必將永遠(yuǎn)激勵著我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。
“長期以來我都有一個夢,把長征走過的路走一遍?!庇诙伎h長征文化研究會會長袁尚貴是紅軍烈士后代,深耕紅色歷史、研究長征文化多年。他一直覺得,從書本上學(xué),遠(yuǎn)不及到現(xiàn)場去學(xué)。
記者初見袁尚貴時,61歲的他剛結(jié)束一段重走長征路的旅程,返回于都,身上的衣服和雙肩背包都印著“長征”二字,這是他追尋半生的詞。
▲袁尚貴和妻子2024年重走長征路時的合影。供圖丨袁尚貴
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(fā)90周年之際,于都部分紅軍后人從于都河畔出發(fā),重走先輩走過的路。袁尚貴和妻子同年退休,擁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。得知消息,他毫不猶豫就加入了這項意義重大的活動。
沿著先烈的足跡,從江西于都到陜西吳起,歷時22天,行程6300公里,途經(jīng)長征沿線的39個節(jié)點市縣,他們一路尋找。袁尚貴說:“90年前,從于都河畔出發(fā)的隊伍里,有我外公的兄弟和老鄉(xiāng),那8.6萬余名戰(zhàn)士亦是他的戰(zhàn)友?!?/p>
袁尚貴的外公在第五次反“圍剿”時犧牲。當(dāng)時,外公與兩個弟弟一同參軍。參軍后,袁尚貴的外公回家吃過一餐飯,外婆拿了一些蛋讓他帶著和弟弟一塊吃,沒想到,這竟是外公在家中的最后一頓晚餐。最終,兄弟三人,兩人成了烈士,一人再無音訊。
這是袁尚貴對外公的全部了解。他常跟人說,他對外公了解得不多,外公卻“管”了他一輩子。
▲袁尚貴接受江西新聞客戶端記者采訪。攝影 | 全媒體記者熊祖頤
作為紅軍烈士后代,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弘揚偉大長征精神、緬懷革命先烈,是袁尚貴給自己的“命題作文”。
學(xué)生時代,在校合唱團的袁尚貴就被《長征組歌》征服,歌詞里還原的歷史場景,讓他對長征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認(rèn)識。他由衷向往歌詞中提到的湘江、金沙江、大渡河等地方,也總會想起從于都河畔出發(fā)的那群英雄。袁尚貴想著:“畢業(yè)后一定要將這首歌唱回家鄉(xiāng)?!?/p>
直到2010年,機會來了。在縣里的指導(dǎo)下,袁尚貴牽頭組建了長征源合唱團。120多名紅軍后代報名加入,所有演出不收分文,個人不計分毫報酬。一支業(yè)余合唱團就這樣成立了,袁尚貴成為首任團長,《長征組歌》也成為合唱團演唱的經(jīng)典曲目。
沒有報酬、沒有場地,靠著大家湊出來的業(yè)余時間排練,任何一塊可以容納合唱團演員們站立的地方就是劇院。憑著堅持和一腔熱血,這支曾經(jīng)的“草根”團隊,逐漸唱響了于都、唱出了江西、唱向了全國。
2014年,長征源合唱團獲評全國文化系統(tǒng)先進集體,袁尚貴代表團隊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領(lǐng)獎臺。如今,這支團隊已經(jīng)在全國各地完成了660余場《長征組歌》的公益演出。
在袁尚貴看來,這支從于都河畔走出來的團隊,對長征有更深的理解。紅軍后代的生動詮釋,帶來的是直抵人心的力量。
▲袁尚貴家中收藏了許多有關(guān)長征的書籍。攝影 | 全媒體記者胡宇濃
做好紅色基因傳承者,不僅體現(xiàn)在袁尚貴的工作中,更體現(xiàn)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,“長征”二字早已成為他的人生關(guān)鍵詞。
《長征日記》《長征為什么“能”》《長征歷史上的今天》……袁尚貴家里,十幾本關(guān)于長征的書籍高高壘起,那是他時常翻閱的“精神食糧”。
退休時,他唯一從辦公室?guī)ё叩氖且环镀呗伞らL征》書法作品,蒼勁有力的字跡,承載著袁尚貴半生的追尋與信仰。
朋友圈里,他分享的內(nèi)容大多與長征有關(guān),“追尋永不停息、傳承永遠(yuǎn)在路上”是最近一次的文案。
袁尚貴的孫子孫女也受其影響,從小愛聽長征故事,家里一套關(guān)于長征的文創(chuàng)衣服,姐弟二人搶著穿。
…………
有了方向便能篤定前行。做紅色故事的傳承人,屬于袁尚貴的“命題作文”仍在續(xù)寫。他深知,這份情懷,將伴隨一生。
來源:江西新聞客戶端
文字:江西新聞客戶端全媒體記者胡宇濃
視頻:江西新聞客戶端全媒體記者熊祖頤
編輯:朱葉
復(fù)審:邵平 張文娟 陳雙雙
審簽:胡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