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江蘇省出手整治政務App,其中明確要求,杜絕省級以下重復建設政務App,縣級以下禁止開發(fā)政務服務App。政務App“瘦身”,不僅是為基層減負,更能為服務增效。
當政務App不再絲滑,淪為“僵尸應用”,該何去何從?當數字化平臺重復建設,成為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”,該如何糾偏?
數字化浪潮中,政務App一度遍地開花、風生水起。
隨著建設沖動與“政績工程”思維入侵,多地政務App偏離軌道。熱衷“創(chuàng)新”者,視開發(fā)App為政績體現;“趕時髦”者,覺得單位有專屬App才有“臉面”,不管少得可憐的下載量和評論數;系統(tǒng)崩潰后,連夜安排相關人員集中到賓館手動統(tǒng)計數據……碎片化建設和同質化開發(fā),加之倉促上馬后資金匱乏“爛尾”,不少患上“肥胖癥”的政務App,異化為“僵尸應用”。
泛濫的政務App,困住基層工作者。2024年2月,中央公開通報的一批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中,湖北某地村干部手機里有5個政務App、26個工作群。有村干部抱怨:每天打卡20多個政務App,上廁所都在刷積分;某地公事交接,即便同在一個屋檐下,也得先在政務App預約;有的基層工作者,一人要照管60個“小號”,手機內存嚴重爆倉……每天圍繞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”打轉轉,哪有時間傾聽民聲?
規(guī)范政務App管理,為基層減負刻不容緩。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2024年8月專門印發(fā)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(guī)定》。
江蘇此次以釜底抽薪之舉,從源頭上遏制基層政務App無序增長。再不下狠手撕掉這張皮,基層干部恐怕要“魔怔”。湖南某地在一次紀檢監(jiān)督檢查中發(fā)現,不少村干部手機里的政務App、小程序超過20個;有的號稱實現了App聯(lián)動工作,村民足不出戶就能辦理很多事務,實際上村民并不知道怎么操作,下載、裝機都是村干部代勞?!笆萆怼庇譁p負,讓基層干部有更多精力“沉下去”,提升線下服務質量才是硬道理。
“村村冒煙”的無效政務App,是“村村冒火”的數字垃圾。浙江某縣曾刪減貫通鎮(zhèn)村的16個政務App;從去年4月以來,云南、四川、陜西等地多個區(qū)(縣)、街(鎮(zhèn))級政務單位,陸續(xù)“關停并轉”一批政務App、政務公眾賬號。部分被關停的賬號,推送信息中有的閱讀量僅為個位數。同時應出臺規(guī)范移動互聯(lián)網應用程序工作方案,不得強行要求基層下載安裝、頻繁登錄、簽到打卡等,以刀口向內的方式溯源整治。
基層政務App,亦不能以“一刀切”方式一砍了之,“瘦身”之后的便民服務,不容忽視。
動態(tài)數據何去何從?原有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?應嚴格遵循數據刪除和數據銷毀的監(jiān)管要求,留存動態(tài)數據,挖掘有效價值信息;對于已經做出了口碑的政務App,科學研判,合理遷移歸并。
“瘦身”只是起點,“健身”“健腦”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。建立統(tǒng)一入口,納入省級平臺或超級App,實現“一平臺多用”;打破數據壁壘,強力推動跨部門、跨層級數據互聯(lián)互通共享;摒棄唯數據、唯留痕的考核方式,引入切實可行的考核評價體系;打造有人文關懷的數字政府,如浙江一政務平臺,設置有專門的模塊,提供婚戀交友等服務,拉滿的信任度頻上大分。人工智能賦能,數字政務新發(fā)展將更智能、高效、便民。
政務App“瘦身”,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辦法,對準入、評估、退出有明確標準,為政務App健康有序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提供空間。當“官號”真正找到正確的“服務接口”,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必將回歸。
本期話題
政務App“瘦身”,你怎么看?評論區(qū)聊一聊~
【未經授權,嚴禁轉載!聯(lián)系電話028-86968276】
不要噱頭,不要忽悠,貼心百姓,群眾滿意就對路!
提高服務質量
從指尖的App到案頭的PPT等等,該減的是形式主義的“贅肉”!讓基層干部騰出雙手辦實事,比啥都強!
政務App“瘦身”,如何做到減負不減服務質量?一是工作務實,二是工作創(chuàng)新。
服務
多少白花花的銀子付之東流?政務APP在不少地方成了繡花枕頭,流于形式,以壯士斷臂精神,為政務APP“瘦身”,是新時代的“精兵簡政”。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