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无亚洲人成网站9999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_九九热久久精品免费在线_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,中文_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_在线免费观看国产日韩av_熟女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_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

掃碼查看

文化傳承發(fā)展百人談(82)丨曲藝要守正創(chuàng)新,用接地氣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——專訪著名評書表演藝術(shù)家、中國曲藝家協(xié)會名譽主席劉蘭芳

川觀新聞 2025-05-22 08:11

川觀新聞 | 記者 余如波 吳聃

2025-05-22 08:11

全文播報

文化

進入頻道

(點擊圖片進入報道專題)

劉蘭芳,1944年出生,滿族,遼寧省遼陽人。著名評書表演藝術(shù)家,一級演員,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北京評書代表性傳承人。現(xiàn)任中國文聯(lián)榮譽委員、中國曲藝家協(xié)會名譽主席。從藝66年,累計創(chuàng)作《岳飛傳》《楊家將》《呼家將》《薛家將》等60多部長篇評書。獲全國五一勞動獎?wù)?、全國三八紅旗手、中國文聯(lián)終身成就曲藝藝術(shù)家、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、中國非遺年度人物、中國金唱片獎等榮譽。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·曲藝是本土文化,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

·說書就是講史,中國的歷史文化能流傳至今,文字記載固然起到了很大作用,但口頭文學的重要價值也不可忽略

·藝無止境,永遠沒有到頭的時候,永遠得學習,永遠得觀察生活,從生活中汲取營養(yǎng),豐富自己的知識

·守正就是說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要守住,然后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有所改革、有所創(chuàng)新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川觀新聞記者 余如波 攝影 吳聃

“談古論今依舊事,萬人空巷看蘭芳?!边@是中國曲藝家協(xié)會原主席陶鈍生前對著名評書表演藝術(shù)家劉蘭芳的贊譽。

從1959年進入遼寧鞍山曲藝團,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長篇評書《岳飛傳》享譽全國,再到任職于中國曲藝家協(xié)會,成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……劉蘭芳一直活躍在曲藝傳承發(fā)展一線,堪稱中國曲壇“常青樹”。

即便已是81歲高齡,但只要登上舞臺,劉蘭芳的嗓音總是高亢明亮,臺風總是舒展大方。如今再去田間地頭說書,她覺得觀眾的熱情沒變,自己的上進心也沒變。“藝術(shù)是每個藝人生命的重要部分,這份深厚的藝術(shù)底蘊需要不斷地展現(xiàn)和傳承?!庇猩辏M恢闭f下去,將評書藝術(shù)、傳統(tǒng)曲藝發(fā)揚光大。

川觀新聞記者和劉蘭芳(右)

有文有武有懸念

創(chuàng)作播講《岳飛傳》轟動全國

81歲的劉蘭芳,至今仍奔走在曲藝表演一線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僅2025年4月以來,她的足跡就遍及河北雄縣、柏鄉(xiāng)、博野,河南社旗,重慶和山東青島等地,為各地曲藝愛好者帶去精彩的演出。

人們喜愛劉蘭芳。只要她登上舞臺,總會被圍個里三層外三層。一些沒機會現(xiàn)場聆聽的粉絲,則“轉(zhuǎn)戰(zhàn)”網(wǎng)絡(luò)。在不少音視頻平臺,劉蘭芳的評書作品仍吸引著大量觀眾和聽眾,播放得最多的,是長篇評書《岳飛傳》。

這部評書有多長?B站有一個電視評書版本,共200回,每回近20分鐘,總時長超過63小時。

很多網(wǎng)友一邊聽,一邊被勾起回憶:“《岳飛傳》真的是我小時候最愛的評書,守著收音機一天一段地聽,聽過兩遍?!币灿腥讼肫鹆碎L輩:“20多年前跟奶奶一起聽的,只不過奶奶化作塵土也將近20年了。小時候沒有手機、電腦,就喜歡聽評書,現(xiàn)在再聽,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?!?br/>
作為劉蘭芳的長篇評書代表作之一,《岳飛傳》自1979年誕生以來,已流傳近半世紀,曾陸續(xù)在全國上百家電臺播出,獲得全國廣播評書一等獎,還發(fā)行了同名圖書、唱片,被改編成京劇、連環(huán)畫。

2018年5月25日,劉蘭芳進社區(qū)走進麥子店街道演出。受訪者供圖

20世紀70年代初,劉蘭芳在遼寧鞍山人民廣播電臺錄制了《海島女民兵》《閃閃的紅星》等革命故事。1979年,電臺請她說一個傳統(tǒng)書目。幾經(jīng)考慮,劉蘭芳想到了曾經(jīng)說過的《岳飛傳》。岳飛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,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萬古傳頌。

然而,如果要上電臺,就得連說三四個月,每天兩個小時到兩個半小時。怎么辦?劉蘭芳根據(jù)《說岳全傳》,進行創(chuàng)作和錄制。“要說好一部書,結(jié)構(gòu)特別重要。不精彩,沒人聽,所以既要制造懸念激動人心,又要有人情味,讓人聽了有感覺,做到有文、有武、有懸念。”那時,劉蘭芳白天要上班,家里還有3個孩子要照顧。一家五口住在一間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,空間狹小,只能在過道的灶臺上鋪上報紙當書桌進行創(chuàng)作。

晚上,等孩子們睡下,劉蘭芳和丈夫王印權(quán)輪流工作,一遍又一遍地梳理書中的線索。每梳理出一個章節(jié),就寫成文字?!艾F(xiàn)在想想,確實不容易。為寫好評書,我反復(fù)修改。有時候氣得直哭,撕了又重寫?!?br/>
劉蘭芳通常一天錄兩集,一集時長28分半鐘,需要6000—7000字的稿件,兩集將近15000字?!凹幢阄覍懙迷倏?,一天也只能寫10000字?!逼渌麅?nèi)容,劉蘭芳索性將上下文銜接妥當后,根據(jù)主要情節(jié)走向即興發(fā)揮?!斑@樣的工作方式雖然艱難,但也鍛煉了我即興創(chuàng)作的能力?!?/p>

打下堅實藝術(shù)基礎(chǔ)

曲壇小花走出鞍山征服聽眾

《岳飛傳》一炮而紅,對劉蘭芳而言并非偶然。

劉蘭芳出生在一個曲藝之家,母親和兩個姨媽都是東北大鼓藝人。耳濡目染之下,她不到6歲時就能將頗有難度的東北大鼓名段《憶真妃》順利唱下來。

14歲那年,劉蘭芳拜楊麗環(huán)為師,開始學習西河弦的演奏以及《魯提轄拳打鎮(zhèn)關(guān)西》這樣的經(jīng)典書目。那時,她經(jīng)常隨家人去茶館聽書,被鞍山曲藝團的老師注意到,在對方建議下,參加了考試。當時報名的人中,只有她一個人會唱東北大鼓,便在1959年順利加入了鞍山曲藝團。

入團后,劉蘭芳跟著老藝人學西河大鼓、東北大鼓。自身底子加上學習刻苦,一年后,她就能登臺表演了。后來,她開始跟楊呈田老師學評書,并漸漸喜歡上了評書?!澳菚r候,我們經(jīng)常聽到‘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’的詩句。每天早上6點半,天還沒亮,趙玉峰師爺就會拿著大煙袋敲窗戶,叫我們?nèi)ゾ毠Γ恢钡?點半才回去吃飯,8點開始上課?!?br/>
在曲藝團學藝的日子里,她比很多人更刻苦,由此打下了堅實的藝術(shù)基礎(chǔ)。劉蘭芳做筆記很快,逐漸記下了很多長篇書目。不過,在臺上說書時,她還是遇到了挑戰(zhàn)。那就是把準備的內(nèi)容說完了,不得不開始“編”。

劉蘭芳馬街書會亮書。受訪者供圖

“雖然當時觀眾挺樂,我也思路清晰,但回家后卻睡不著覺,因為編的內(nèi)容太多,難以收回來?!庇龅竭@種情況,她就請老師幫忙再編一段,讓故事回到正軌?!斑@種‘飛出去又圓回來’的過程,其實就是說長書的特點?!?br/>
“說書,觀眾買票才是‘試金石’。”劉蘭芳從藝之初,一張票是0.18元,相對當時人們的收入而言,聽書是很奢侈的事?!八哉f書一定要扣人心弦,時刻抓住人心?!眲⑻m芳每次上臺,都會留意當天來了多少觀眾。如果觀眾少了,晚上就睡不著覺,琢磨哪里出了問題。

漸漸地,劉蘭芳開始走出鞍山。第一次外出演出是在遼寧錦州,場場爆滿,從中秋節(jié)一直演到正月十五。功底扎實的表演,總能為她贏得熱烈的掌聲和贊譽。尤其楊家將、岳飛、三俠五義等評書段子,特別受歡迎。

這樣的經(jīng)歷,讓劉蘭芳體會到從事曲藝工作的成就感,也逐漸認識到曲藝的價值。

“評書為什么能夠經(jīng)久不衰?因為它宣傳的是正能量,能夠啟迪人、教育人。比如講岳飛,一方面講他對母親孝順,另一方面講他對國家盡忠。”劉蘭芳認為,說書就是講史,中國的歷史文化能流傳至今,文字記載固然起到了很大作用,但口頭文學的重要價值也不可忽略。

緊跟時代創(chuàng)新題材

結(jié)合青少年興趣愛好推動傳承

《岳飛傳》成為劉蘭芳曲藝事業(yè)的里程碑。此后,劉蘭芳陸續(xù)創(chuàng)作播講了《楊家將》《呼家將》《薛家將》等60多部中長篇評書,多次在全國獲獎,部分作品入選《中國評書精華》和《中國十大傳統(tǒng)評書經(jīng)典》。

近年來,劉蘭芳在題材上積極創(chuàng)新,創(chuàng)作了多部講述革命歷史、歌頌時代楷模的評書作品。例如,長篇評書《彭大將軍》,將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(zhàn)場上的英雄事跡再次傳唱,將這段歷史客觀展現(xiàn),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;長篇評書《大孝惟忠》,取材自“中國核潛艇之父”黃旭華,講述他隱姓埋名研制核潛艇,直到30年后才被家人、世人所知的故事。

2021年,為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,黑龍江省有關(guān)方面推出大型節(jié)目《抗聯(lián)英雄傳》,邀請劉蘭芳以評書方式講述抗聯(lián)英雄故事。在電視熒幕上,她充滿激情地講述了一個個英雄故事,謳歌了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(lǐng)導(dǎo)下抗擊日本侵略者、保家衛(wèi)國的光榮歷史。

劉蘭芳是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北京評書代表性傳承人。在她看來,如果沒有相應(yīng)的保護措施,許多非遺可能真的就會變成歷史的“遺產(chǎn)”,失去它們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和價值。在成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前,她就已開始收徒弟,目前共有65人,其中48人學評書,17人學東北大鼓。

“我一生都在說東北大鼓和評書,對它們有深厚的感情。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得以延續(xù)和發(fā)揚光大?!眲⑻m芳說。

2017年9月25日,劉蘭芳在喜迎十九大優(yōu)秀節(jié)目展演上。受訪者供圖

劉蘭芳對曲藝的熱愛,來自從小的培養(yǎng)。因此,在推動傳統(tǒng)文化進校園方面,多年來,她始終身體力行?!叭瞬诺陌l(fā)展應(yīng)該是多樣化的。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們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興趣愛好,也是讓他們嘗試找到今后的人生方向和終身愛好?!?024年4月22日,河南寶豐縣第二高級中學“蘭芳曲藝班”開班,劉蘭芳受聘為學校曲藝顧問。當?shù)伛R街曲藝培訓(xùn)學校組建教學團隊,開設(shè)曲藝理論、唱腔訓(xùn)練、舞臺表演等核心課程,更好地傳承弘揚曲藝文化。

在劉蘭芳看來,評書的傳承根本在于“人”。要充分結(jié)合青少年的興趣愛好,由傳承工作者挖掘新的內(nèi)容,尋求新的亮點,充分利用新的傳播載體和形式。2021年,劉蘭芳和王印權(quán)等人一道,受邀根據(jù)玄幻小說《新斗羅大陸》錄制了一些評書段子,上線后廣受好評?!拔沂且幻f書人,寫好書、說好書、教好學生,是我從藝60多年不變的人生信條。只要觀眾還需要我,這個行業(yè)還離不開我,我就應(yīng)該繼續(xù)我的工作。”劉蘭芳說。

曲藝是本土文化,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


搞評書要“肚囊寬綽”

具備豐富的功底

記者:您今年已經(jīng)81歲了,仍然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舞臺上。從藝60多年,促使您一直堅守在曲藝演出一線的動力是什么?

劉蘭芳:我今年藝齡66年,但一直活躍在舞臺。為什么還在堅持?我覺得就是感恩。我生在舊社會,1959年參加工作,是新中國培養(yǎng)的說書人。沒有今天的好政策讓我們從舊社會的民間藝人變成新文藝工作者,就沒有今天的地位和待遇。所以,感恩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(yǎng)和觀眾對我的支持。

學藝很難。評書行當雖然歷史悠久,但頂尖評書演員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時代機遇,來之不易。中國曲協(xié)原主席陶鈍說過,說長書的演員20年出一個。隨著年齡增長,我的技藝也在提高。技藝提高了做什么?應(yīng)該給予回報。黨和國家培養(yǎng)我們,老師和觀眾培養(yǎng)我們,我才能從一個無知的學生走到今天。在有生之年,只要我能演,就要更好地為觀眾服務(wù),說好書。我講的是老百姓的故事,為老百姓宣傳,贏得聽眾的掌聲,掌聲也激勵著我繼續(xù)努力。這就是感恩,感恩觀眾,感恩舞臺,感恩黨和國家。

記者:曲藝經(jīng)常被稱為“文藝輕騎兵”。比如評書,只需要一人、一桌、一折扇。但我注意到,您剛才提到“學藝很難”,以前您也說過曲藝“非常吃功夫”。怎么理解?您覺得曲藝需要哪些特別的功夫?

劉蘭芳:曲藝是說唱藝術(shù)的總稱。說唱藝術(shù)有500多種,有的成“化石”了,真正活躍在舞臺的有百十多種,其中一種就是評書。在說唱藝術(shù)中,“唱”的多,“說”的少,評書是“說”的藝術(shù)。評書更主要指的是長書,一部書要說三五個月。不是說單段,比如講一段道德模范的故事,把它背下來講好了就行。長書在茶館里,一天兩個小時到兩個半小時,要滔滔不絕地把一個故事講三五個月,這就很考驗說書的技巧。另外一點是求職難。沒有一個曲藝團全是說書的,甚至可能曲藝團里有相聲、快板、各種大鼓,但一個說書的都沒有。因為說長書像個體戶,這家茶館開業(yè)了,一人演3個月,下3個月就到另一家茶館了。評書要有豐富的功底,“肚囊寬綽”,談天能說幾句,談地能說幾句。說到槍炮,你得懂54式、三八大蓋、王八盒子,不然就不會說。說什么,學什么。比如我說宋朝的書較多,宋史就應(yīng)該知道一些,起碼其中你用的這一段應(yīng)該懂。

藝無止境,永遠沒有到頭的時候,永遠得學習,永遠得觀察生活,從生活中汲取營養(yǎng),豐富自己的知識。你的經(jīng)驗、閱歷、知識高于觀眾,觀眾才聽;如果人家一聽,你凈瞎掰,還不如他,扭頭就走了。所以,這個行當是比較難的。

記者:您曾經(jīng)將《岳飛傳》《楊家將》這些故事搬上評書舞臺,現(xiàn)在網(wǎng)上還有很多人在聽。它們?yōu)槭裁磿蔀槟捴巳丝诘慕?jīng)典?

劉蘭芳:我說了60多部書,比如《岳飛傳》《楊家將》《呼家將》《薛家將》等。為什么會成為經(jīng)典?因為它們宣傳正能量,精忠報國是正能量,孝順是正能量,和睦鄰里、誠信經(jīng)商,這些都是我宣傳的東西。

聽書寓教于樂,從書里能學到很多知識,學到如何“交友似孟嘗,孝母賽專諸”,學習其中“忠孝”的含義。我們講這些東西,人們就愛聽。中華民族的美德如何宣傳?唱戲、說書。現(xiàn)在的舞臺也是如此。

地當舞臺天當幕

藝無止境,要緊跟時代步伐

記者:您參加的曲藝活動,很多在縣城甚至鄉(xiāng)鎮(zhèn)舉行,這是否說明曲藝依然有深厚的群眾基礎(chǔ)?為什么曲藝能生生不息、世代傳揚?

劉蘭芳:我是演員,我的主業(yè)是演出,所以經(jīng)常到外地。最近,河北邢臺的漢牡丹文化節(jié)、河北博野的梨花節(jié),我都參與演出。這些活動,很多在縣城或鄉(xiāng)鎮(zhèn)舉行。我每到一處,都感覺曲藝深受歡迎。

曲藝很接地氣,不管是快板、大鼓、評書、相聲,觀眾都歡迎。它講的是老百姓的事兒,說老百姓愛聽的話,從生活中提煉,寓教于樂,賞心悅目,讓人哈哈一笑,對觀眾的心、身都健康,所以很受歡迎。

曲藝也簡單,地當舞臺天當幕,一個人往這一站,帶著嘴就行了。演個大戲得帶一車人,布景、燈光、音響,分工特別明確。我們不用燈光背景,不用各式服裝,只要說就可以了,特簡單,這是我們的強項。不久前,我到河北博野的梨花節(jié)去演,就是一個三尺的小臺,一嗓子,觀眾就過來了。

記者:除了《岳飛傳》《楊家將》這些傳統(tǒng)題材,您也一直在打造一些現(xiàn)代題材的作品,比如《帕米爾雄鷹》《大孝惟忠》。為什么創(chuàng)編這些作品?在當今社會,您覺得傳統(tǒng)曲藝還可以發(fā)揮哪些獨特作用?

劉蘭芳:《帕米爾雄鷹》說的是拉齊尼·巴依卡,他為了解救落入冰窟的兒童犧牲了,這種先人后己、舍己救人的精神,應(yīng)該是我們宣傳的主流?!洞笮⑽┲摇芬彩沁@樣,為了科技發(fā)展,為了研制核潛艇,黃旭華能夠隱姓埋名30年,徹底與家人親友斷絕聯(lián)系,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,正是中國人的骨氣。“由小見精神”,就這么個小故事,12分鐘,我講你聽,潛移默化地受教育。我說了好多“新書”,有很多這樣的故事。

在反復(fù)演繹這些作品的過程中,我們要一次又一次地打磨,包括《岳飛傳》也改了多次,去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,適應(yīng)今天的價值觀。要緊跟時代步伐。今天宣傳的主流是什么,我們說書人講的就是什么。

記者:我們也注意到,當前,傳統(tǒng)曲藝遭遇了一些困難和挑戰(zhàn),尤其在不少大城市,生存空間日益狹窄。您覺得主要原因有哪些?

劉蘭芳:第一,現(xiàn)在文藝舞臺姹紫嫣紅,都在爭奪人們的眼球。但觀眾群體就這么多,誰能爭取過去,誰就有觀眾群、受眾群?,F(xiàn)在聽書、看快板的人沒有那么多了,可是“革命自有后來人”,因為曲藝有群眾基礎(chǔ)。舉個例子,現(xiàn)在業(yè)余說書的不少。河南的馬街書會,31年里我去了23次,每年都那么受歡迎,秩序非常好。他們對我有一種厚愛,好像不是聽書,“劉蘭芳來了,我來瞧一眼”,就這種感覺。

山東的胡集書會,河南的賒店書會,都有幾萬人聽書。河南和山東一帶,說書人特別多,“半藝半農(nóng)”,不依靠國家,農(nóng)忙了種地,豐收后掛鋤了,閑著沒事就去說書。能掙就掙點,掙不著白演,他有愛好。你說得對,大城市專業(yè)團體少了;但在農(nóng)村廣闊天地里,說書的,唱河南墜子、西河大鼓、東北大鼓的,很多很多。而且,大城市業(yè)余的也不少。天津100多個茶館,一場得有5對演員吧,后繼有人。他們就像種子一樣被播撒在大地上,教了許許多多的人,也成為一種求職的方式。曲藝是本土文化,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,一定比西洋傳進來的文化娛樂方式受眾面更廣。

曲藝傳承不能光靠學校

必須要有經(jīng)驗、閱歷

記者:近年來,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創(chuàng)造性轉(zhuǎn)化和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備受關(guān)注,很多人呼吁守正創(chuàng)新。在曲藝領(lǐng)域,守正和創(chuàng)新的關(guān)系如何協(xié)調(diào)?

劉蘭芳:守正創(chuàng)新是對的。守正就是說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要守住,然后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有所改革、有所創(chuàng)新。很多曲種都消亡了,因為不能適應(yīng)新時代,它可能在清朝的時候受歡迎,到今天就不行了。為什么?沒有改革創(chuàng)新,跟不上時代步伐。隨著潮流滅亡的很多,但新生的也很多。現(xiàn)在有很多新的表演形式,比如脫口秀點評時事,抨擊不良現(xiàn)象,很鋒利,挺受歡迎。所謂脫口秀,我覺得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曲藝形式,類似于二人轉(zhuǎn)的“說口”,歸“走唱”類。還有二人轉(zhuǎn)的“九腔十八調(diào)”,北方很多人都會,刀郎把里面的《紅柳子》借鑒過去,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音樂。

記者:傳統(tǒng)曲藝如果要吸引年輕人,您覺得可以怎么做?

劉蘭芳:現(xiàn)在聽書的年輕人不少,前不久我上北京報國寺聽書,就有媽媽帶著小孩去。現(xiàn)在說相聲的好多是大學生,我的徒弟有兩個是大學畢業(yè)的,就愛說相聲,愛說書。我認識一個河北的年輕人,本來有工作,非要唱大鼓、說書。還是那句話,“革命自有后來人”,你不喜歡,但自有喜歡的。我是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北京評書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,對我來說,這是沉甸甸的擔子,負有責任。師父帶徒弟很重要。我有48個徒弟學評書,很多已經(jīng)是一級演員、教授了;另外還有17個學東北大鼓的徒弟,分布在全國各地。他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學生。
 
國家重視了,我們一方面要搞好傳承,盡點綿薄之力;另一方面要辦學習班,走進小學、中學。河南平頂山寶豐二高就有個“蘭芳曲藝班”,掛我的牌子招人,有100多個學生,不交學費,由我的徒弟教書。去年,有幾個孩子考入了正式演出團體。

這是冰山的一角,全國還有那么多的傳承人、藝術(shù)家,在不眠不休地做曲藝工作。中國5000年上下求索的文明史,就是一個個故事串起來的。說書人的工作就是講故事,唐宋元明清一代代流傳。我們曲藝是“小文化”,但愿能講好中國故事,少一點史實上的謬誤,這也就盡到責任了。

記者:相對于您做徒弟的時候,現(xiàn)在的曲藝人才培養(yǎng)方式、標準,應(yīng)該有哪些變和不變?

劉蘭芳:有些方式不一樣了。過去沒有專門教書的,你到茶館聽,然后老師教你先唱段兒,唱完段兒再教你幾句,就那一兩天之后,你就自己說去了。師父口傳心授,真正落到紙上的不多。

現(xiàn)在只在學校學了也不行,必須要實踐,到茶館去說。沒有實踐的演員,不懂抓觀眾。這不能言傳,而要意會,說久就知道了。觀眾轉(zhuǎn)眼珠了,扭臉了不聽,我上去就把觀眾拽住,讓他必須聽我的,不許他動。為什么說長書的演員20年才能出一個?因為必須要有經(jīng)驗、閱歷,光會講不行,白水豆?jié){沒意思。

從過去到現(xiàn)在,曲藝皆是如此,只是內(nèi)容上有所改革。學藝的都是人,人體構(gòu)造都一樣,都靠唇齒舌喉發(fā)聲。說書難在“一人一臺戲”,有這么一首《西江月》:“世上生意甚多,惟有說書難習。說表評敘非容易,千言萬語須記。一要聲音洪亮,二要頓挫遲疾。裝文裝武我自己,好似一臺大戲?!辈还苁鞘裁椿[、猿啼、人喊、馬嘶、打呼嚕,都得學,都得會,象形象物,集萬物于一爐。而且分生旦凈末丑,有花臉,有老生,有小生,也有青衣。因為要說的人物就有這么多,沒有這唱念做打“四功”,你的書說不好,所以很難。

根植民間,活色生香


采訪劉蘭芳老師當天,我們隨她乘車到北京市昌平區(qū)參加活動。老人家要上臺致辭、表演,在車上打腹稿時,忽然開始考我們:“你們覺得,‘惠風和暢’前面可以加一句什么?”“惠風和暢”出自王羲之的《蘭亭集序》,車窗外正是陽光明媚的暮春景致,我想了想說,不如就用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中的“春和景明”吧。

沒想到,她一聽,來了精神:“慶歷四年春,滕子京謫守巴陵郡,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廢具興……”一口氣背出小半篇《岳陽樓記》,一字不差。據(jù)她說,小學時囫圇背下這篇傳世經(jīng)典,便在腦子里一直記到現(xiàn)在。

可以想象,這些零零碎碎的素材,經(jīng)她融會貫通,被臺下聚精會神的男女老少潛移默化地吸收,就構(gòu)筑起他們的精神世界。傳統(tǒng)社會,普通民眾接受正式教育的機會不多,因此戲曲、曲藝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,還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教化的功能。一個說書人,既是一座知識和故事的寶庫,更是傳統(tǒng)文化、精神的傳播載體。

即使今天,在很多地方,這些源于底層、根植民間的傳統(tǒng)藝術(shù),依然具有一呼百應(yīng)的號召力。劉老師的弟子發(fā)給我一些照片,其中幾張拍攝于河南馬街書會:舞臺上,劉老師只身一人,單靠面前的一支話筒談天說地、縱論古今;舞臺下,由近及遠,黑壓壓的人群圍了一層又一層,觀眾們引頸而望,“萬人空巷看蘭芳”。

幾年前,一段兩分半鐘的視頻火過一陣,名叫《伍德斯托克在河南》,拍的也是馬街書會。視頻將馬街書會的影像加以剪輯,用曲藝表演原聲銜接頗具先鋒氣息的音樂,與著名的伍德斯托克搖滾音樂節(jié)類比,營造出一種魔幻現(xiàn)實主義的效果。哦,或許這并不“魔幻”,因為它們至今仍是相當一部分中國百姓的“日?!薄ㄟ^劉蘭芳等人的堅守,以一種堅韌的方式世代傳承,生生不息,活色生香。



“文化傳承發(fā)展百人談”大型人文融媒報道

四川日報全媒體出品

統(tǒng)籌:姜明 趙曉夢


第八十二期

執(zhí)行:楊昕

記者:余如波

攝影:吳聃

海報:劉津余

編輯:杜馥利

投票
編輯:杜馥利 校對:李祺 袁玥
責編:顏婧 史冊 審核:姜明

精彩評論 163

  • 川觀網(wǎng)友377daf
    川觀網(wǎng)友377daf 2025-05-22
    18

    評書是‘文藝輕騎兵’,劉蘭芳則是這支部隊的‘常勝將軍’。從田間地頭到網(wǎng)絡(luò)平臺,她的聲音穿越時空,依然鏗鏘。

  • comcon777
    comcon777 2025-05-22
    17

    經(jīng)典,永遠耐得住時間的打磨。從《岳飛傳》到《大孝惟忠》,她讓評書不僅是說書,更是醒世恒言。傳統(tǒng)曲藝的魂,就在這樣的堅守中生生不息。

  • 川觀網(wǎng)友tit
    川觀網(wǎng)友tit 2025-05-22
    17

    一人一桌一折扇,說盡千古忠與義。劉蘭芳用聲音雕刻歷史,用評書傳遞脊梁——這才是真正的國寶級藝術(shù)家!

  • 孔彬臣
    孔彬臣 2025-05-22
    13

    守正創(chuàng)新,用接地氣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

  • 樂山丁明亮
    樂山丁明亮 2025-05-22
    9

    劉蘭芳先生用醒木驚堂喚醒民族記憶,以鏗鏘韻調(diào)傳承文化血脈。向曲壇常青樹致敬,向你我心中永不褪色的聲音傳奇致敬!

  • 孔令勤
    孔令勤 2025-05-22
    5

    文化傳承發(fā)展百人談

查看更多評論
我要評論

去APP中熱議吧

去APP查看

精彩評論

208

關(guān)注我們

弋阳县| 孝昌县| 奉贤区| 上杭县| 虞城县| 衡阳市| 南溪县| 芮城县| 凤阳县| 竹北市| 民县| 高青县| 伊宁市| 甘德县| 会宁县| 临沭县| 上虞市| 澄城县| 铜山县| 泽州县| 北川| 蓬莱市| 资源县| 富宁县| 集安市| 黔江区| 灌南县| 仙桃市| 广水市| 江永县| 合肥市| 韶山市| 壶关县| 怀仁县| 吉隆县| 曲周县| 古田县| 鄱阳县| 汾阳市| 台南市| 白水县|